党委宣传部  主办
 
 
 
 
 
 
 
 
 
校园夏夜图
时间:2025-06-26 11:15:44   来源:校报编辑部

这里,校园指四川师大狮子山校区,夏夜乃夏日入夜7点半后至9点时段。

上午做事,下午暴热,遂选定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之后出门,步向校园闲逛,活动腰腿,舒活筋骨。所经之路,所到地带,大都平展、宽敞,十字路口或要道有“治安巡逻”的“师大保卫”。漫行快走,顺心随意,左观右看,思绪连连,感受到了夜幕下的校园充溢着静谧、恬美、平安的氛围,呈现一幅幅内容各具的“夏夜图”。

在高大的孔子像、第一教学楼前的平阔地带,乘凉、赏景、活动的人较多,明亮的灯光照耀着他们。跑步的年轻人,走步的老年人,皆沉浸在健身怡情的愉悦中;爷爷或奶奶,带着孙儿静坐于长木椅或石条上休息、讲故事;一老一少打着羽毛球,响起微小的啪啪声。两年前,我写过《凝望那两尊塑像》一文,发在《四川师大报》文艺版上,赞颂陶行知、晏阳初两位伟大的教育家,此刻仍习惯在塑像面前逗留,潜心敬赞。我更习惯环绕“一教”漫步。这座有着70年历史的三层红砖楼前不久才完成修缮,面貌一新。入夜,灯光明丽,从一楼窗户望进去,有不少学子在自习、听课,皆神情专注。见此,总是心绪浮动:60余年前,作为学生,我也习惯于到此自习,有时听年轻教师上“答疑”课;毕业留校任教后,也多次于晚自习时来此给同学们“答疑”。往事历历,清晰如新。

至半亩荷池边凝望,田田的碧叶,已由不久前的“荷钱”(嫩叶)长大如盆盖,密密地铺满水面,有的已长得很高,犹似撑开的伞,自然想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来。由池边图书馆众多窗户射出的灯光,将他们照得明明暗暗,宛如凝碧的波痕。时有一缕凉风掠过,可谓“荷风送香气”(唐·孟浩然),清心怡神。早在2010年冬,我写过《寒塘春息》一文,发于《夕阳颂》上,浮想它至夏日,必于清水绿波中,翠盖亭亭;眼前,果然如此了。荷,真不愧为“夏日自然气韵的代号”!荷池与文学院办公楼之间,经过细心打造,显得更加旷阔、平展,成为人们活动之所。有年轻女性对着放起的影像、曲调做健身美体操的,有大人带着小孩坐于长条石凳上歇息的,更有三五位学子坐于“望荷亭”靠椅上打开平板电脑或纸本专心读、写的。人虽然较多,却安静清雅。文学院办公楼,建于1958年,原是图书馆,与教学楼一道,同样修葺、打造一新。我于观赏中忆起当学生期间,和不少同学一样,习惯于午休、晚间去二楼东侧宽敞的大厅,坐于层板椅上自习;任教以后,常进书库选择书籍,借出使用。那情景,如今忆起,颇含甜甜的亲切感。

同往夏一样,又是毕业季,对于勤学苦读了几年的莘莘学子,此乃一生重要而光荣的时节。“我们毕业了”“砥砺奋进 筑梦新程”“不负热爱 奔赴山海”等蕴含和充满胜利、希望、激情的口号,在中心花园、三尊伟大教育家塑像前昭示,并有身着学位服装者,在前拍照留念。见此情景,颇生感慨:他们有着美好的未来,前程似锦;川师大以慈爱的胸怀、毕业者以依恋的心情,互为渗透,共同凝聚、放飞美好的梦想。

尤为吸引人的是第一运动场(原称大操场),或有数百人汇至于此。四面高而明亮的灯光照射下,整个场地,恍如白昼。400米跑道上,跑步和走步者众,男女、老少、青壮皆有,这是健腿、强肺、壮心运动的一种较好方式。酷似“绿毡”的足球场上,有更多坐着、躺着休息的年轻人,显得轻松、自在、潇洒。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童,则在长辈的引导、帮助下玩小足球,向网内踢击,或上单、双杠锻炼。具有竞赛意味的是几个篮球场上,男女青年结队成伍,进行抢球、投篮的运动,其认真、机敏,吸引了不少观赏者。见此众多活动场景,我不禁产生回想:这标准且具现代元素的运动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尚不平整,若下雨,不少低洼处就积水成泽。尤其是入场处,凸起一座土丘,杂以乱石,约10余米高,我们年级入学后一周的“学前教育”和之后的体育课,就是在年级主任(辅导员)带领、指导下,参加平整它的劳动,挖土石并运去填补低洼处。男女同学,激情甚旺,不惧劳累,堪称“铁马豪情”。情随事迁,感慨不已。

 校园夏夜,人景融合,若图喻之,上述皆可成一幅一幅的单图;若将其组合为一,则可构成大幅“校园夏夜图”。

在中国,从唐代至近现代,绘画以“图”为名的颇多,例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其内容、技艺,在此不赘述。四川内江人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起笔于都江堰,之后随长江滔滔而下,经重庆,穿三峡,过武汉、南京、上海,直达吴淞口入大海,将万里长江尽纳图中,堪称一曲华美的思乡曲,“乡愁”尽展。然而,在历代散文中,是以“记”“传”“赋”“感”“录”之类较多,以“图”的罕有,即使如名篇、清人蒋士铨赞颂其贤母的《鸣机夜课图》也于后面加了“记”。我所记述、描绘的校园夏夜,以“图”谓名,显得直面,并渗入联想,或能形象地表达、体现对四川师大的笃爱情怀……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院退休教授)

作者:范昌灼   审核:采编部   终审:党委宣传部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