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  主办
 
守护校园安全,共筑防灾屏障
时间:2025-05-12 08:26:19   来源:党委宣传部

5月12日,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它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与坚定守护。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痛,催生了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自2009年设立以来,这一特殊时刻始终在提醒着我们:防灾减灾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永恒课题。校园作为师生学习生活的港湾,更需筑牢安全防线。当警报响起时,我们不仅要反思过往教训,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防患于未然”的智慧真理,让安全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走在今天的校园,我们能清晰看到学校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努力:消火栓网格化覆盖校园楼宇,红色警示标识如同精密布置的防御节点,智慧安防系统构建起立体防控矩阵,防震演练、急救培训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这些具象化的努力如同银杏树的年轮,默默记录着校园安全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灾抗灾,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在灾害面前消极等待、手足无措。在防灾工作中,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能心存丝毫侥幸;宁可多次防范却未遇灾害,也不能因一时疏忽酿成大祸。真正优质的防灾教育,应该像春日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浸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我们可以将防灾减灾知识系统地纳入教学体系,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为学生讲解地震、火灾、泥石流等常见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方法,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深入了解灾害知识。利用生动有趣的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掌握在不同灾害场景下的自救互救技能,如地震发生时如何迅速寻找安全的躲避位置、火灾来临时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及逃生路线的选择等。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模拟真实的灾害场景,从地震逃生演练到火灾疏散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应急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行动能力。通过反复演练,将应急避险的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使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冷静、有序地应对,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和他人安全。

在成都平原的日升日落间,防灾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成为了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多讲一次安全知识,学生离开宿舍时多检查一遍电器设备,后勤工人检修管道时多一份细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如同细密的丝线,共同编织起校园安全的坚实网络。正如古籍修复师会在梅雨季来临前精心为典籍做好防潮措施,真正的校园守护者,总能在危险来临前敏锐察觉,提前做好万全准备。

防灾减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携手同行。警报声终会停歇,但安全意识的警钟应长鸣不息。我们要让每次演练的哨声,成为师生们肌肉记忆的一部分。让我们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新的起点,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为校园织就一张坚不可摧的安全网,为师生的平安成长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林刚辉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级10班学生,龙沛彤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级2班学生,学校新闻中心通讯社采写部记者)

作者:林刚辉   审核:采编部   终审:党委宣传部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