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  主办
 
岁月织锦 母爱如光
时间:2025-05-11 08:00:13   来源:党委宣传部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悠扬的旋律穿过教学楼玻璃幕墙,在生态广场的香樟树梢打着旋儿。食堂飘来的饭香与播音站流淌的音符交织,为五月的校园织就母爱的经纬。

在记忆的深处,幼时的清晨总是伴随着妈妈轻柔的呼唤。每天,她都会比我早起半小时,精心准备好温热的牛奶与金黄酥脆的鸡蛋饼,整齐地摆放在餐桌中央。当睡眼惺忪的我从卧室走出来,她总是笑着用沾了温水的毛巾,温柔地为我擦拭脸庞,随后细心地将书包挎上我的肩头。一路上,她紧紧牵着我的手,漫步在铺满梧桐叶的小路上。晨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她的发间洒下点点碎金。遇到路上的坑洼,她会下意识地将我往怀里带,生怕我摔倒。到校门口后,她总会蹲下身子,耐心地为我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指尖反复摩挲着结扣,仿佛在完成一场庄重的仪式。系好红领巾后,她还要凑近我,仔细整理歪掉的衣领,然后轻声叮嘱:“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中午多吃点饭。” 那温柔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耳畔。

如今,我踏入了大学,与家相隔千里。但视频电话却将我们紧紧相连。每晚八点,妈妈总会准时发来视频邀请。镜头里,熟悉的客厅背景映入眼帘,沙发扶手上还搭着那件我高中时买给她的格子披肩。“今天吃了什么?”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里的我,眼神中满是关切,仿佛要把远在千里之外的我看个透彻。还没等我回答,她就迫不及待地展示起厨房的成果,“你看,我按你发的菜谱做了可乐鸡翅,就是颜色没你做得好看。” 说着,她把镜头凑近锅子,蒸汽模糊了屏幕,却清晰地映出她眼角的笑纹。每当我向她倾诉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时,没过多久,我就会收到她悄悄寄来的包裹。拆开一看,里面总是装着家乡小吃的铁盒,还有一张字迹工整的便签,上面写着:“累了就歇会儿,妈妈永远在你身边。”

时光匆匆流逝,生活的场景不断变换,但母亲的爱却从未缺席。她以不同的方式,温暖着我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在校园的生态广场上,母亲节展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手绘背景的展板墙前围满了人,大家纷纷在“时光信箱”便签区写下对妈妈的思念与祝福,“妈妈,我学会自己缝扣子啦”这样温馨的话语随处可见。校门口,卖花小摊的竹篮里,一朵朵康乃馨裹着湿润的晨露,娇艳绽放。下课后,不少同学抱着花束,蹲在台阶上,认真地对着手机调整角度,想要把最美的画面分享给妈妈。镜头里,浅粉的康乃馨与同学们灿烂的笑容相互映衬,而屏幕另一端的妈妈,即便隔着遥远的时差,也能接收到这份跨越千里的心意。快递站的货架上,贴着“给母后大人”贴纸的包裹堆成了小山,穿着工服的大叔边扫码边笑着说:“最近全是寄回家的‘甜蜜负担’。”校园公众号的留言区也满是温暖与感动,热评第一是餐盘里摆成爱心形状的番茄炒蛋,配文“食堂阿姨的手艺有您七分像”,点赞数还在不断攀升。

校园广播里,关于母亲的歌曲仍在缓缓播放,那悠扬的旋律轻轻拂过每一颗思念的心。这份对母亲的感恩与牵挂,不会随着旋律的停止而消散,而是化作绵长的思念,在时光的长河中永恒回响,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岁月里最温暖、最珍贵的羁绊。

 

(陈欣怡系影视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4级1班学生,曾敏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专业2022级4班学生,学校新闻中心通讯社采写部记者)

作者:陈欣怡 曾敏   审核:采编部   终审:党委宣传部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