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这一全球性节日的起源,正是源于当时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公众觉醒。如今,我们的地球正深陷重重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冰川加速消融,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生态系统与人类聚居地面临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锐减,众多物种因栖息地破碎化、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徘徊在灭绝边缘;海洋污染形势更是触目惊心,塑料垃圾泛滥、石油泄漏频发、化学污染物肆意排放,持续侵蚀着海洋生态的根基。而校园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不仅是传播环保理念的前沿阵地,更是培养环保意识、推动环保实践的重要平台,在守护地球的征程中肩负着特殊使命。
近年来,学校在环保领域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师生们系统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校园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升;在节能减排方面,节能灯具的全面安装、空调使用时间的科学优化,以及无纸化办公的广泛推广,都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有效减少了碳排放。这些举措不仅切实改善了校园环境质量,更为师生们树立环保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我们仍需正视环保实践中存在的不足。部分学生对环保的认知尚停留在表面,错误地将环保责任归于学校或少数群体,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种意识层面的缺失,直接导致校园环保设施使用效率低下,部分垃圾分类回收箱沦为摆设,垃圾分类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校园环境品质,更制约了环保理念的深入推广,亟待我们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
每一位师生都是校园环保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都肩负着守护地球家园的神圣使命。环保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理想,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当我们随手拧紧水龙头,珍视每一滴水,便是在编织守护地球的美好愿景;当我们离开教室时关闭灯光,节约每一度电,便是在汇聚照亮地球未来的璀璨星光;当我们认真做好垃圾分类,让每一件垃圾物尽其用,便是在维护资源循环的生命链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实则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
让我们携手同行,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点燃身边人的环保热情,让环保理念在校园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用我们的努力为地球描绘一幅绚丽的绿色画卷,让地球母亲重焕生机,以蓬勃活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王伊莎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级4班学生,宋晓优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3级1班学生,学校新闻中心通讯社采写部记者)
作者:王伊莎 宋晓优 审核:采编部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