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成都讯(记者 陆航 通讯员 朱玉婷)6月6日,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西方探查中国边疆相关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举行。项目由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彭文斌担任首席专家。来自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此次学术活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汪洪亮主持开幕式。
“近代西方探查中国边疆相关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以知识建构的视角审视西方对中国边疆的探查过程,通过对他者书写的西文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考察这一过程的资助主体、考察内容、使用方法等,解构西方建构的所谓中国边疆学知识,以档案资料研究为基础,推进中国自主的边疆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项目设置五个子课题,通过 “近代西方人探查中国边疆文献研究”部分,对西方人探查边疆的文献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和介绍,对西方人探查中国边疆形成的文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是分区域对西方人在边疆区域的探查过程和主要探查内容进行考察,探究西方人如何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起对边疆区域的认知。
该项目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和其他学科方法基础上,力求在学术思想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资料文献发现利用上有所突破,在决策服务等方面有所助益和贡献。围绕“近代西方人探查中国边疆”所构设的相关概念、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彭文斌进行了汇报介绍。各子课题负责人和联络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永彬、西安外国语大学国家民委(培育)基地首席专家黄达远、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王璐、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副教授崔忠洲分别就所负责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重难点问题以及创新之处进行汇报。
与会专家围绕如何优化项目设计,更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内容提出建议,包括建议项目组注意区分“研究”和“资料收集”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点;注意人工智能手段在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中的应用;对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界定,以便顺利开展工作,同时也要注意收集相关海关档案资料和多语种资料。彭文斌表示,课题组将认真吸纳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
审核: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