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1985 年 9 月来成都东郊狮子山读大学的,对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道路情况还算是比较熟悉。
那时,学校只有一道大门,这道大门在 2000 年后南校门建成开通后就叫北校门了。大门进校即是干道,慢慢抬升,经过左边的邮电局、大操场,右边的校车队办公楼、校绿化科平房、校医院红砖平房、化学实验大楼,就到了中心花园。紧靠中心花园南边的是高出五六米的一个去处,高处有一支高高的旗杆,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十分耀眼。通向这一去处的是青石阶梯,正中是三层阶梯状分布的人工花坛地带,坛中有花草灌木。花坛左右各一排匀称、对应的青石阶梯,每一排宽约 6 米,高 27 级。石梯上去是一个开阔地带,经过一眼喷水池,是左右各一幢款式完全一样的三层楼高的红砖、红瓦的建筑物,左为第二教学楼,右为第一教学楼。在两幢教学楼之间有三四十米宽的开阔地带,通过这个开阔地带向南,又是青石阶梯,走上阶梯之后,正对的就是三层青砖、碧瓦物理实验大楼,是校园地势最高的地方,这就是干道的尽头了。
在干道的两侧,不时有旁道枝出。
有一条水渠,宽约二三米,自东南向西北穿校园而过,据说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灌溉渠东风渠的分支。它先从东南边的四层楼高的教工宿舍 29、30 栋处进校,在过了六灶附近的小桥后遇到“言事口”所在位置的小山包高地,于是钻涵洞而过,在行政楼前的三角地带出来,流经一段路程后,又在干道处穿桥而过,最后从西北角的校绿化科平房附近离校。干道的第一条枝出旁道出现在进大门后七八十米、大操场边沿、水渠小桥左侧。这条旁道是土巴路,向东而去,略呈弧形,两边依旧是高大的桉树,在二三十米开外处就是大操场的大门了,门外有大片房屋。继续往东走,左手边是三幢钢筋水泥学生宿舍,依次是五层楼高的八、七舍与六层楼高的十一舍,均靠近围墙,住的全是男生。右手边也是两幢学生宿舍,依次是三层楼高的红砖、红瓦的一、四舍。一舍后面呈阶梯状排列的是同类型的二、三舍与五层楼高的十舍,四舍后面呈阶梯状排列的也是同类型的五、六舍与五层楼高的十二舍,不过,只有十舍住的才是学生,是女生宿舍,其余的住的全是教职员工。到了大操场的大门处,有一条转右向南的上坡路,据说,这就是学校的中轴线了。中轴线这条路宽约五六米,两边是法国梧桐,向南沿着一、二、三、十舍上去,过了十舍七八米的地方是一个十字路口,这就是著名的“言事口”了,是学校各类通知、布告、申明、表扬、奖励、批评、处分、讣告等消息集中发布的地方。从“言事口”继续南去,左经过电工房、木工房,右经过行政大楼、物理实验大楼、电影广场,中轴线这条路就分散、消失在靠近围墙的教工宿舍区了。“言事口”转左向东是一条下坡路,宽约五六米,长约二三十米,两边各一排高大、粗壮的桉树,下完坡就是六灶、柳堤了。“言事口”转右向西是一条平路,左经过三层高的红砖、红瓦行政大楼,右经过一片草木三角地带就到中心花园了。在七、十一舍交界处转右是折向南边的一条上坡路,左手边依次是一、二、三、六灶四个食堂,右手边是地势高出一级的四、五、六、十二舍,六灶旁边就是水渠,过了小桥,是一个十字路口。从小桥十字路口转左沿水渠小路向东,右手边是游泳池,再往前走是缓坡上的教工宿舍区,左经过教工宿舍 30、31、32、33、34 栋,右经过教工宿舍 29 栋,一个偏南的弧形道路,就到东边的小校门了。从小桥十字路口转右向西一条上坡路,上了坡就是“言事口”,再往前就是中心花园了。从小桥十字路口继续朝南下去,左经过一楼一底的红砖、红瓦工会办公楼、固体物理研究所、外办,右经过古文研究所、女生九舍、四灶,是一条略呈丁字形的路口。在丁字路口,一条路向左枝出后,左经过外办、粮站、教工宿舍34 栋,右经过教工宿舍 26、25 栋、商店、餐馆,路长不过七八十米,尽头处就是东边的小校门了。从丁字形路口继续朝南下去,右边是动力科,仅仅一二十米的路,就同中轴线的那条路会合了。
干道的第二条枝出旁道出现在紧靠第一条旁道前面一点的小桥处,土巴结构,离干道沿着水渠两边向东南方向逆流而去,宽八九十公分,基本上是掩映在花草树木当中的,桉树、梧桐、松树等,应有尽有,在约六七十米的地方有二三米高的两道坎,水渠就是在这里从山包下的涵洞中流出地面的。在沿水渠右手边的小路尽头,有一组青石阶梯引向第一道坎,宽约二米,高有十级,上得阶梯后就是一个横跨水渠的平台,长方形,水泥铺成,约八九平方米,水渠两边的小路都汇集在这个平台了。紧靠平台的是第二道坎,在正中处是第二组青石阶梯,宽约二米,高六级,上得阶梯后就是一个非常开阔的花园区,有桉树、松树、桂树、桃树、腊梅、万年青等各种花草树木,南十米左右是行政大楼,东南二十米左右是“言事口”,西南二十米左右是中心花园。这条旁道沿途有小桥,有流水,有花草,有树木,有鸟语,有蝶影,幽静美好,是谈情说爱的青年学生喜欢去的地方。我大学的一个同班家门儿就经常带女朋友去这里游玩。记得有一天,我途经这里的时候,听到了有一男一女两个青年的交谈之声,断断续续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那男青年是个大嗓门,即使是谈情说爱,也是粗声粗气的,一听就知道是我这个大学同班家门儿。为了不惊扰这对鸳鸯,我就腔不开气不出,加快步伐,轻脚轻爪地走过去了。《论语·颜渊》中讲: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我还是要当君子,不作小人嘛。
干道的第三条枝出旁道出现在中心花园,在中心花园转左向东方向而去,是一条比较正直的大道,宽窄与干道无异,一路而去,左边是由花草树木组成的三角地带,右边是行政大楼,是学校党政主要机关的办公场所,在六七十米的地方,就是“言事口”了。
干道的第四条枝出旁道也出现在中心花园,在中心花园转右向西方向而去,是一条比较正直的大道,宽窄与干道无异,一路而去,左边是一幢三层楼高的、作过校医院的红砖、红瓦楼房,右边一二十米处就是化学实验大楼了。在红砖、红瓦楼房抵拢底的地方就是围墙了,于是道路向南折转,一段上坡路,左经过第一教学楼、物理实验大楼、电影广场,右经过印刷厂、荷花池、图书馆、电信室、教工宿舍1栋,一段五六米长的缓坡路下去,就完全进入教工集中居住区了。缓坡路下去后,那东南方向二三十米远的围墙,就是十多二十年以后开辟南校门的地方了。
干道的第五条枝出旁道出现在第一、二教学楼交汇处,向左朝东,宽窄与干道无异,两旁有茂密的梧桐树遮阴,在六七十米的地方,就同中轴线会合了。
干道的第六条枝出旁道也出现在第一、二教学楼交汇处,向右朝西,宽窄与干道无异,两旁有茂密的梧桐树遮阴,在六七十米的地方,就是荷花池了。
干道的第七条枝出旁道出现在物理实验大楼前,向左朝东,一段下坡小路,两旁有灌木树丛,下坡后到动力科,就同中轴线会合了。
干道的第八条枝出旁道也出现在物理实验大楼前,向右朝西,一段平坦小路,两旁有灌木树丛,在六七十米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我进入大学的时候,校园内的道路的共同特征是泥巴路,路面狭窄,粗糙不平,树木粗大,灌木茂盛。记得大概是 1986 年的时候,在大操场举行全校师生会议,其中有一位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在台上昂声昂气地讲,学校准备改造校内什么什么道路,要用水泥铺路把路面加宽多宽多宽,我们一个个在台下听得想入非非,热血沸腾。果然,不久,学校开始大兴土木,把校内主要道路改建成了光滑平整的水泥道路。
随着从成都到龙泉的成龙路建成,学校开始考虑在靠近成龙路边开启一道大门。2001 年 5 月 30 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川教计〔2001〕94 号文件《关于四川师范大学自筹资金新建南校门立项报告的批复》,同意学校新建南校门。得到教育厅同意后,学校立即着手修建,不久,便大功告成了。南校门那一带区域,原本是学校最偏僻、最冷清的后庭,现在一下子成为最捷近、最热闹的前院,原来的老大门更名为北校门,昔日最便利、最热闹的前门,摇身一变成了边缘化了的、不受人关注的后门,这不禁叫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诗句来。我每次经过南校门看到其熙熙攘攘的情景,经过北校门看到其略显冷清的状况,总会在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这大概就是常言所说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了。
(作者系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