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 2 月 20 日清晨,沉重的哀乐回响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高山垂首,哀悼巨星陨落;丰碑永存,伟人忠魂长存。
他是一位公认的时代伟人,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他的丰功伟绩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千秋万代永不磨灭。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 70 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逝世了,我心里很难过。”一位刚刚进校的同学望着学校所悬挂的横幅说道。
“我们国家又少了一位伟人,我们四川人又少了一位伟大的老乡。”另一位同学说。
此时是 1997 年 2 月 24 日,正值秋季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在师大校园里“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告慰小平同志”等横幅高高地悬挂在主要道路的上空。此时的校园显得格外安静,呈现出一派肃穆的气氛。刚来到校园里的师生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深切缅怀这位伟人。
当天下午,学校党委和行政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杨泉明在会上对邓小平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向大家介绍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会场上弥散着伤感的氛围,很多老师都自发前往会场。一些老师手中还拿着白花,臂上缠着黑纱。他们在会场上久久地肃立。在那样一个时刻里,我校的广大师生员工都曾铭记:在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海轮上,小平同志那为救国图强,追求真理的不屈目光;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的遵义会议上,小平同志那坚持真理,拥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的气魄;在挺进大别山的浴血奋战中,小平同志那气势如虹的胆略;在逐鹿中原的淮海大决战中,小平同志那运筹帷幄的指挥员风采。
我校的广大师生员工亦不曾忘记,小平同志承受着巨大压力,在江西劳动时踩出的“邓小平小道”;小平同志在 1976 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动乱后,以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拨乱反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边实践,边探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问题,从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亦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这一伟大业绩,他说: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我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更应当终身感激:是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才使得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他的伟大人格令人钦佩,他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并带头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除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静静地去哀悼、去缅怀,还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传承他的精神,为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纪念小平同志,当天学校统战部还召开了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代表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傅昭中在讲话中回顾了小平同志复出后所做出的丰功伟绩。与会同志无不感叹: “小平同志主抓科学和教育,为我国带来了教育的春天。正因为如此,我校近十余年才有了飞速的发展:从过去的 6 个系 7 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 14 个系21 个本科专业、23 个专科专业。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二天上午,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召开了学生代表“深刻哀悼邓小平同志”座谈会。会上,校党委副书记王恒春和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马元方强忍着泪水,号召同学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告慰小平同志。
与此同时,在离退休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唐志成副校长也满怀深情地说道:我们悼念小平同志的最好方式是以最大的热情把学校工作搞好,要抓住成都市向东南发展的机遇,使学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不少老教师纷纷表示: “退休不等于停止工作,要发挥余热,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上午 10 时许,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聚集在电视机前,开始收看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的实况转播。通过实况转播,广大师生们看到,在北京,两位 30 来岁的男青年手举着写有“人民永远怀念您”的邓小平画像,久久地肃立。一位来自贵州的女大学生,身着黑色夹克,一手拿着白花,一手紧紧捧着收音机聆听追悼会的实况转播,额头上垂下的一缕头发已被泪水打湿。旁边有一位看上去年逾七旬的老太太,举着邓小平像,哭得很伤心。看到此情此景,全校的师生们共同回忆起了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对科技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追悼会上,中国革命博物馆前悬挂着一面巨大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面显示的日期距离香港回归只有 120 多天。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创造者,邓小平已无法实现目睹香港回归的梦想,这是这位老人一生最大的遗憾。播放到此刻,很多师生都禁不住擦拭着自己的眼泪。大家在心里默念着同一句话: “敬爱的小平同志,您安息吧,您的事业后继有人。”
小平同志逝世近 20 年,但当时的情形却仍然历历在目。
(作者系我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政治教育学院伦理学专业 2013 级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作者根据 1997 年校报第 305 期第 3 版有关内容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