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至29日,第二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举办。会议聚焦网络行业热点,从网络谣言治理入手,旨在塑新网络精神家园。
网络谣言治理,是新一年度“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是对上一年度饭圈乱象、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治理工作的巩固与深入,同时也与遏制网络暴力现象和维护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密切相关。
网络谣言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热点人物等内容。当一个事关重要事件、内容又模糊不清的信息产生时,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又缺乏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往往受好奇求知、群体认同、分享欲望、情绪发泄等心理的驱动,成为散播谣言的推手。而部分媒体由于缺位传播失范,辟谣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造成了“信息真空”,无形中给了谣言趁虚而入、肆意生长的机会。最终的结果便是,真相还无人问津,谣言早已蹿遍千里巷陌。这样看来,马克吐温“当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这一说法,并不夸张。
网络谣言会进一步加剧民众的焦虑,造成网络环境的混沌,甚至带来网络暴力,其影响是深刻恶劣的。博人眼球者,着力渲染新闻事件,模糊事实原委,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大量社会性新闻成为了攫取流量的工具,谣言的传播加剧了大众的恐慌与不信任;捕风捉影者,本着求证或猎奇的心理“奔走相告”,夸大内容影响,在这一点上医药卫生、食品安全行业常常饱受困扰;蜚短流长者,自诩正义又传播恶意,侮辱性、攻击性谣言成为了伤人利器。深受谣言中伤的人难以保全自己,深处谣言旋涡的人难以独善其身,网络谣言的危害可见一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应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整治网络谣言,塑新精神家园,是当下网络生态治理的重点工程。
近年来,国家为塑新网络精神家园,做出了许多努力和成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提高国家网络治理水平;进行“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多亿条,账号近14亿个;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保障人人都有“话筒”的同时,放大权威媒体、主流媒体的声音;强化账号IP地址归属地管理,建立谣言溯源机制,完善辟谣信息系统……
整治网络谣言乱象的工作是多管齐下的。传媒界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社会正能量等相关内容,力求让网络空间正气充盈;信息技术行业加强对网站评论、智能设备等信息传播环节和平台的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交互氛围;教育部门聚焦未成年人跨媒介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生活中的理性思维与精神。
网络谣言治理是相关部门的必要工作,也是我们当代青年人的重要责任。微博CEO王高飞表示:如今,网民已经成为治理谣言的主力军之一。“不信谣,不传谣”似乎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可是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却难免会被纷繁杂乱的信息裹挟,在众说纷纭之中迷失混乱。“以正义之名行造谣之实,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只顾快意不顾事实,只会让善意消解。”人民日报曾经的一则社评同样适用于今天。当我们拿起“麦克风”准备自由表达时,多一点理性的边界意识和价值判断,少一点随意的道德论断和舆论制裁,清醒意识到身处互联网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谣言自然如同无根基的建筑不攻自破,由谣言引起的惶恐与焦虑、暴力与恶意也将逐渐遁形。
网络谣言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极其细微的一点,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新时代的青年,要弘扬理性精神,在互联网时代中发挥积极作用,携手共建美好的网络精神家园。
(作者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8级学生,校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