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袁媛,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教育部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成都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教育厅艺术人才评审专家,四川省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多年来创作几十部舞蹈作品并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多次担任大型晚会导演,原创作品《走祥云》获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立项。主持省厅级课题《回族舞蹈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校级教改课题《舞蹈剧目编排课创新改革》、研究生核心课程《舞蹈表演与创作研究》,发表《回族舞蹈的探索、发展与实践》等多篇论文;出版专著《舞梦情缘——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以及作品专辑《舞润青春》。2006年获得教育部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2014、2017、2020分别获得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年获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先进个人表彰,2020年获得四川师范大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1月6日晚,我校“心有所蜀”原创舞蹈作品荟萃作为第十六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之一,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呈现了一场独具蜀地特色的舞蹈盛宴。我校也是四川省首个入选“春华秋实”展演舞蹈专场的高校。这场演出的总导演,正是袁媛教授。
“心有所蜀”,全力以赴
本次演出的主题是“心有所蜀”,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文化情怀。袁媛告诉记者,在结构晚会内容时,我们巧妙融合了巴蜀文化,精选了学院近年来在高级别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以及师生长期深入民族地区采风、扎根人民生活的佳作。整场演出由“蜀地逸彩”和“情漫山川”两个篇章构成,上篇“蜀地逸彩”汇集了5个有鲜明巴蜀文化属性和浓郁西南民族风格的舞蹈作品,下篇“情漫山川”以时代精神延续古蜀文化根脉,集合了5个极具新锐形式和深刻内涵的舞蹈精品致敬历史、书写当下。
剧目敲定后,剩下的就是演员们的排练了。刚接到演出任务的时候,袁媛既欣喜又兴奋。“能站到我们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去呈现我们自己的一台原创晚会,使我们的热爱、坚守与梦想达到巅峰,是何等幸事”她信誓旦旦地认为,一定能完美地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但是真正运作起来的时候,她才发现竟然如此艰难。艰难之处在于参与表演的同学们只有两个月的排练时间,而且这两个月还不能影响正常上课,只能利用中午、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排练;由于演出限定了人数,每个学生要承担两到三个不同风格、不同表达、不同形象的剧目,压力和焦虑扑面而来。“我们的同学都不是专业演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身体超负荷运转,导致排练中受伤人数增多,再加生病,这是我最心疼也是最担心的事情。”袁媛回忆起来仍然是眉头紧锁,神情焦虑。“许多的孩子都是带着伤悄悄去医院理疗,理疗完又接着排练。我心里明白,这些孩子都在坚持,他们也渴望站上那个最高的舞台,也都不愿意放弃。”袁媛回忆起学生们训练中的艰难时刻,几度哽咽。
袁媛一边叮嘱着孩子们在排练中保护身体、预防受伤,一边用各种方法去鞭策、激励孩子们快速成长。所有同学和老师,也都克服一切困难,咬着牙坚持,为了演出全力以赴,只因大家心中那个共同的目标——把最好的表演呈现在最高的舞台,不留遗憾。因为热爱和责任,才能去坚持和拼搏,才能坚守对专业的态度。
我校“心有所蜀”原创舞蹈作品荟萃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
演出非常完美,无懈可击。在谢幕的时候,袁媛看到舞台上的同学们喷发时的激情和最后的泪水,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诠释和感动,还有同学们各方面的成长。“看到孩子们的蜕变,我们欣慰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以舞育人、以舞化人,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以创促研,以研促教
多年来,袁媛创作了几十部舞蹈作品,代表作《卓玛·卓玛》获第五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优秀剧目奖;《心泉》入选中央电视台2000文化部春节晚会;《剪花花》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花儿十八》获第三届全国回族舞蹈大赛“马兰花奖”(金奖);《我心飞翔》(梦回故土)获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花儿十八》入选首届中国舞蹈优秀剧目集萃,获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走祥云》获第十三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评奖提名奖。袁媛还作为总导演执导了晚会《民族情韵》,并带领学生赴意大利“世界妇女周”庆典演出以及赴日本演出;执导了《塞上欢歌》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大联欢晚会、《舞动湘江迎奥运——香港第二届中华民族周演出》晚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暨四川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蹈学院原创作品《阳光下我们舞起来》专场晚会等。
担任原创作品晚会《阳光下我们舞起来》总导演
袁媛认为,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源于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欲求,而创作过程则是创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探索,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调度,一个技法。“《走祥云》的创作冲动就源于2017年的一次采风活动。当深度走近羌民族,历时近半个月,历经汶川、理县、茂县,走进了桃坪羌寨、黑虎羌寨等。大山、碉楼、羌绣、云云鞋、咂咂酒、音乐、舞蹈,一幅古老的民族画卷徐徐打开,这个深厚的民族走进了我的心中,不由得跟着这生生不息的羌文化走进他们朴素的的精神世界,因此对这个民族有了满满的情感表达欲求。被他们身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所感动,被他们载歌载舞欢乐阳光的幸福感所感染。所以想到了作品走向,确定了主题和立意:生命是行走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也和自己对生命的一种感悟是契合的”袁媛说道。
担任艺术基金成果汇报晚会《生声不息》总导演
在她看来,一个好的作品不是因为它有多高的技术和多好的技法,一定是因为它能带给观众生命的思考和情感的涌动。创作是一个学无止境的东西,不管是老师和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做一个有品位、有品质、有追求的人。她经常说:“舞蹈是一个美的艺术,这门艺术让我们一辈子都在修行,不断地剔除心里那个不干净的东西,让自己的心变得纯粹、纯净。”
排练《花儿十八》
执教三十余年,袁媛在教学上不断追求进步,围绕“知识传递—技能培养—融通互动—拓展创新”梯度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与学生思想的碰撞、审美的沟通、心灵的交流,不断地唤醒同学们,让他们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表达,把技法作为一种方法,把表达视为最终目的。帮助学生完成舞蹈思维的培养与舞蹈创作表演等实践能力的联通,使学生在建立符合艺术创作与情感表达的舞蹈思维的基础上去指导实践。
以舞育人,桃李芬芳
作为高校舞蹈教师,袁媛始终把“育人”作为天职,把“人才培养、创作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己任,形成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教学相互促进,以仁爱、情怀和学识托起学生追舞梦想,坚守在以舞化人、以舞育人的路上,把对专业的热爱、对舞蹈的执着和坚守传递给了学生,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追求正直、善良和勇敢。在教室里,她带领着学生不断重复着元素、动率、短句,认知着时、空、力的虚幻,感悟着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舞蹈中深邃的意境与表达。在舞台上,她和学生一起享受着“情”与“舞”的流淌,感悟着“心”与“舞”的交融,追求着形神兼备的完美演绎,把青春舞动地蓬勃向上。
本科生、硕士生编导教学现场
袁媛说自己很幸福,因为教师是自己特别热爱的职业,舞蹈是自己非常热爱的事业,拥有合二为一的幸福,很知足。她培养指导了多名优秀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在舞蹈创作与表演领域以及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了成绩和成长;带领学生登上“荷花奖”“桃李杯”“大学生艺术节”等多个专业赛事并获得多个奖项;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歌舞剧院挑大梁、走在前。袁媛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和舞蹈教育工作者。看到孩子们的这些成绩,袁媛也更坚定自己对舞蹈教育事业的选择,退休后仍返聘,至今躬耕不辍、孜孜前行。
与毕业生合影
袁媛常说,“我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成‘家’,但我可以把对舞蹈的热爱和坚守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她认为这一点特别重要。她希望同学们首先要学会感恩。感恩老师、家人、同学、朋友和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也要感恩经历的人情事故。没有人在成功的路上能离开别人的帮助,所有的经历都能成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其次要学会用心做事。因为认真做事只能做对,用心做事可以做到最好。最后要学会坚守。坚守真诚和善良,坚守初心和梦想,坚守,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