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曹曦颖,女,1975年9月生,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翻译、英美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主讲中西翻译史、翻译批评与赏析、英国文学、英语语音等课程,是四川省省级一流课程“师范英语演讲与辩论”主持人、省级精品课程“英国文学”主讲人、学校精品课程“英语教学论”主讲人,曾担任中国西部论坛领队翻译。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项目20余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在《中国高等教育》《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独立完成并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3篇,核心期刊论文18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国家级规划教材等7部。教研成果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四川省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表彰四川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并在教师节前夕举行了颁奖仪式。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曹曦颖获评“四川省优秀教师”。曹曦颖老师躬耕教坛26年,始终秉持立德树人初心,担当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竭诚为学生服务;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努力以实际行动和突出业绩展现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良好风范。
精心教书 尽心育人
尽管曹曦颖教授现在的身份有很多,但是她一直以来始终牢记老师是她的第一身份,教书育人是她的第一工作。她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期望转化为奋进动力,把三尺讲台当做她的“责任田”,努力耕耘。她扎根教学一线26年,一直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尽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很多,但每年180学时以上的教学任务,她都做到了按时出勤、保质保量。因为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怀揣着对学院和学生的热爱,一直以来,她都在忙碌中享受工作的乐趣。
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既注重引入学术前沿,也重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她参与建设的《师范英语演讲与辩论》《综合英语》《英国文学》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获评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当记者问到她的教学理念时,她说道:“当前我们已进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因此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要注重‘专思结合、多元融合’,帮助学生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辩证理解中外文化异同的能力,让他们保持开放的国际文化交流视野;具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让他们在推进文明互鉴融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立足时代背景、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学校办学定位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充分结合学生学情进行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用活教学法,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外语教学固有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
曹曦颖给学生日常上课
除了课堂教学,她还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单独辅导、交流谈心等多种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指导厚植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以提升培育效果。她向记者讲起曾经指导过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故事:“那名同学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很不错,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在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一开始,他对克服这些困难信心满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始终无法战胜最顽固的几个难点,信心备受打击,一度想要放弃,甚至产生过‘不拿学位算了’的消极念头。”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曹曦颖教授心急如焚,她担心好好的一棵苗子,难道因为暂时的困难就要“夭折”?于是,她暂时放下手里的所有工作,主动跟那名研究生谈心,从成长经历聊到未来规划,从人生感悟谈到职业发展,一点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这名研究生树立起信心,也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顺利通过答辩,如愿获得了硕士学位。曹曦颖教授说道:“过程虽然曲折,但对这个同学来说,意义非凡。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位,还有迎战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经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品格和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都将成为他今后事业发展中的推动力。”
曹曦颖到学生寝室为考研学生加油鼓劲
近年来,曹曦颖教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国家级、省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英语竞赛、硕博学术论坛等专业大赛,获特等奖3项。她告诉记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她发现学生参与学术活动,不仅有力促进了他们的学科知识进步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锻造了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将成为他们走好以后的发展之路的重要动力。
教学科研 相辅相成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核心使命,科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科研本身没有问题,只做科研而不重视将科研成果转换为教育资源才是问题。曹曦颖教授认为,教学与科研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教学工作让教师有机会将前沿的学习认知、科研心得等融入实践。同时,在教学的重新加工和梳理中,又可以为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提供反馈和新思路。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近年来,她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权B期刊论文3篇、CSSCI期刊论文13篇、核心期刊论文18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7部。所著的专著《诗意地栖居一一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研究》首次系统研究英国作家哈代的生态意识,丰富了西方生态文学研究;所著的论文获四川省高校外语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曹曦颖在第六届外语专业发展与教材建设全国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在日常工作中,曹曦颖教授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努力实现教研相长。她结合自己的岗位,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提出了“学用一体,特色育人,育德于教、综合育人,学赛贯通、创新育人”的改革主张,并将这一主张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统领,分类培养卓越外语人才。同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学院的专业建设,学院的英语专业于2019年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日语、法语、俄语专业于2022年获批为省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谈到如何分配时间和平衡工作时,她告诉记者,“我对于教学、科研、行政的时间分配是常规+灵活,白天主要完成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晚上和节假日重点做科研。在我看来,教学、管理和科研没有轻重之分,更没有主次差别。只要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事情,我都会全力以赴、认真完成。”
曹曦颖在四川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结会上作为评委代表发言
真诚奉献 步履不停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曹曦颖教授还积极主动、深度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她深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忽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2018年,曹曦颖教授受聘成为西藏大学客座教授。自此,每年她都会抽时间参与西藏大学外语学院英语学科建设,也会组织或参与其教育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工作,还会定期义务为该院师生做学术交流分享。同时,她也积极服务基础教育,多次担任全国、四川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决赛评委,并以指导专家身份多次参加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校地共建”英语名师工作室、四川省刘中楷名师鼎兴工作室等联合教研活动。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与其他志愿公益活动,在担任中国“西部论坛”领队翻译期间,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成都市政府外事办的表扬;多次参与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化外宣项目遴选工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曦颖(左三)在西藏大学作学术交流分享
当记者问及对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建议时,她用“慎独不孤,众能行远”与大家共勉。她说道:“教师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希望青年教师们‘修身治学、学贯中西’,既有热爱教育的定力、亦有淡泊名利的坚守。大学生们是新征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继承者,希望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修炼出一副‘火眼金睛’,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外语知识中,开阔眼界、明辨是非、知底线、守红线、纳百川、吸精华;在借鉴学习中长知识、增才干,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博学笃志’的治学态度,明心正道、兼容并包,唯实唯新、守正创新,做不负国家、不负民族的时代新人。”她建议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首先要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并将个人目标与行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勇敢迎接挑战和考验;其次是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利用好大学学习的时光,掌握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习得有效的学习能力;再次,还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科学规划发展道路,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