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田学兵,男,汉族,1996年4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2017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为理塘县第二中学英语教师。2022年7月,他被理塘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人民教师”荣誉称号。同年9月,再获理塘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田学兵在理塘县第二中学上课
近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评选了一批赴基层就业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和指导教师典型,给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表彰,我校外国语学院2017届毕业生田学兵榜上有名。
大四期间,田学兵曾主动申请奔赴“世界高城”理塘县顶岗支教一年。毕业后他毅然决定告别常住雅安的父母,扎根理塘,从事他最向往的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事业。五年多来,他克服高寒缺氧、气候干燥、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毅然坚守高原,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走村入户深入贫困家庭,里程达400余公里,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台账180余份,所带学生无一人辍学,升学率达100%。田学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川师人的教育情怀,彰显了师大精神。他在基层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之光照亮梦想之路。
田学兵大四时在理塘县中学支教
饮水思源 结缘世界高城
2013年,作为四川省首届公费师范生的田学兵踏入了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开启了一段新征程。在校期间,他担任学院两委纪检部部长,乐于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多次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获得表彰肯定。他一直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希望能将自己得到的国家及学校的关爱反哺社会。2017年,在田学兵大四的时候,他怀揣服务群众、奉献基层、实现价值的梦想,主动报名参加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顶岗支教,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
被誉为“世界高城”的理塘县,平均海拔为4300米,严重缺氧、干燥。抵达理塘的那天夜晚,田学兵就体验到了高反。“缺氧是我们最大的问题。由于还没完全适应高原气候,上课的时候,经常说着说着就会感觉缺氧,需要停下来喘一会儿气才能继续上课。”田学兵说道。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但最宝贵的是精神。
虽然气候条件十分艰苦,但田学兵还是咬牙坚持并担任了50多名藏族学生的英语老师。回忆自己的支教经历,第一堂课的场景至今令田学兵印象深刻。那一天,田学兵给孩子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四川师范大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并给他们展示了学校的照片。没想到,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清澈的眼睛里闪现出的渴望与憧憬给了田学兵很大的触动。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田学兵知道自己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改变现状,但他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支教快要结束之际,学生们都希望他能等中考结束再走。但因为要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田学兵不得不在中考前离开理塘回到成都。“其实那个时候心情是很不舍的,没有陪伴他们参加中考,我总觉得留有遗憾。”
扎根高原 播撒希望种子
即将毕业的田学兵本可以选择留在家乡工作,但他却主动放弃了,义无反顾选择了重回理塘。或许是理塘县孩子们渴望走出大山的清澈双眼,或许是孩子们对温暖关怀的期盼,又或许是几个月前自己离开理塘时留下的遗憾,这种莫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种情愫让田学兵再次踏上了理塘之行。
2017年9月,田学兵被安排到距离理塘县城 80 多公里的君坝乡工作,担任英语教师。与理塘县中学相比,这里的环境更为艰苦。他的住所十分简单,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几块木板就搭成了一张床,一根斜挎房间的铁丝连成了晾衣架,几件衣服便成了窗帘,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洗漱和如厕都在外面的公共卫生间。而与简陋的住宿条件相比,田学兵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与当地人的交流。君坝学校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是藏族同胞,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田学兵只能通过表情与手势去猜测同事和学生们表达的意思。“条件艰苦都不算什么,语言不通、交流不畅,让我觉得过得确实很艰难,当时我也反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到君坝去,就在县上不好吗?但后来很快就释怀了。”田学兵说道。这种释怀来自于他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再次燃起的坚定与热爱。
田学兵作为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同时教授初一和初三的班级,跨年级教学。这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都没有学习过英语,而且认为以后也不需要使用英语,所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学习英语是为了什么。鉴于此,田学兵首先从兴趣切入,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接着,结合中考和高考的实际,从认知上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最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帮助孩子们有效学习英语。“英语学习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学科,很多学生因为其他学科的压力放弃了英语这门学科,我感到十分可惜。”田学兵有些无奈地说道。让这些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在几年的时间里得以显著提高可能不容易实现,但是田学兵依然致力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改变认知,正确对待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以后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田学兵为理塘县第二中学学生课后答疑
关爱学生 铸就时代师魂
2018年,由于工作调动,田学兵来到了理塘县第二中学。仅有一年工作经历的他,前后分别担任了2018级1班和3班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当班主任的时候每天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要处理。”田学兵说。如果算上早晚自习的话,他一个星期要上30节课。三年来,在教学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早上6点起床到教室检查学生早读,午饭后即刻回到教室照看学生午休,下午晚自习前还要到班级监督学生自习。
田学兵因爱施教、以情化育,把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有一次,一名学生突发疾病导致昏厥,出现全身抽搐,他急忙将学生带到县医院救治。因为学生家长还未及时赶到,田学兵担心学生醒来后看不到家人和老师会害怕,所以坚持陪护在急诊室直到学生苏醒。后来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他得知这个学生长期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地医院一直无法确诊,家长也束手无策。于是田学兵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带孩子到成都的大医院进行治疗,最后终于得到了诊断和救治。
田学兵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的每一位学生。五年多来,他把自己大部分的日常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由于身处藏族自治州,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长不会说普通话,他便耐心请教藏文教师,请他们帮忙翻译,还常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学生购置学习和生活用品;学生有厌学情绪时,他适时谈心,成功帮助多名藏族学生重新回到校园;有的学生患有先天性疾病,时常在课堂上、寝室里晕倒,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将学生送到医院。他曾经在一学期内往返医院与学生家中20多次。寒风里、烈日下、暴雪中,都是他陪伴学生、关爱学生的身影。
2019年11月,对田学兵而言本是个喜悦的时刻,儿子出生了。不料,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他便接到了母亲患直肠癌晚期的噩耗,喜悦与悲伤的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那个时候的他,多么想立刻飞回到母亲身边,好好地陪伴尽孝。但是,一边是牵挂着自己且身患重病的母亲,一边是处于中考冲刺阶段、非常需要自己的学生,坚守与辞职的抉择对他来说是一道难度极大的必选题。母亲似乎感应到了他的纠结与矛盾,在跟他通电话时总嘱咐他说,安心工作,要把学生教好,不要担心自己,父亲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母亲温柔善良的鼓励时刻安慰着田学兵,并成为了他坚定站在高城讲台上的坚强后盾。直到2021年7月,指导毕业年级的学生填报完中考志愿后,田学兵才匆忙赶回老家陪伴病重的母亲,殊不知这竟是他与母亲相处的最后时光。“我不后悔坚守工作岗位,只是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会更关心自己的母亲,让母亲早点接受诊断和治疗。”
在田学兵的坚守和努力下,他所带班级学生全部考上高中,其中一个班的总成绩超过了理塘县中学对标班级。“现在我的爱人也在理塘县高城镇从事幼教工作,儿子也准备带过来上幼儿园,我们全家都会扎根理塘,共同为理塘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田学兵平静地诉说着阳光下最伟大的理想,他始终充满坚毅,在雪域高原倾情守望着格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