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文规定,本科生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考试要求者不能毕业,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千米跑等项目被写入其中。涉及到毕业问题,不少学生认为体测成绩不达标不能拿毕业证太不近人情。规定也令那些不擅长体育的同学感到担心。
据了解,该《标准》中明确要求:男生在一分钟内完成11个引体向上为及格,而女生要在一分钟之内做27个仰卧起坐才算及格,否则该项得分为0。正是这两项“硬性指标”,成了多数大学生体测的“拦路虎”。这样统一的标准是否合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笔者看来,要想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身体素质,还需要从意识形态方面入手,让大学生养成自主锻炼、自觉锻炼的习惯。
作为统筹全局的权威部门,教育部的新规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就是为我国培养更多身体素质好的综合型人才。早在1957年,清华大学时任校长蒋南翔就已经在清华体育代表队和校学生会体育干部会上讲话时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2007年,教育部前任部长周济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对蒋校长提出的口号有了进一步发展。
早在《标准》出台前,我们学校已经在增强大学生体质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举办了很多活动。一方面,学校修建体育场所若干,建有标准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游泳池等,并多次承办各类体育类专业比赛;还精心打造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游泳、篮球、排球、健美操、太极拳等多门课程。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类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雄狮杯”足球赛,“雄鹰杯”、“巾帼杯”篮球赛,晚间跑操,运动会等;同时还开设体质健康讲座,普及科学锻炼的方法,防范运动风险。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运动氛围,号召、带动更多宅在寝室的同学们走向运动场。
尽管措施多样,但仍有许多大学生远离运动,他们习惯用“没时间”来搪塞。2015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已不如初中生。要求每天被奶茶、可乐,手机、电脑包围的大学生走上操场,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仔细想想, 真是“没时间”导致的运动不够,体质下降吗?其实,大学的课程任务远没有中学那样繁重,更不需要一整天扑在学习上。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保持健康是和获取知识能力同等重要的事情,于是课余的大量时间可能被用来边玩手机打游戏,边吃炸鸡边喝奶茶。因此,要想提升大学生体质,当务之急是让同学们自觉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并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访美期间说过,“锻炼身体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他看来,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人爱好,还是工作和学习上的“得力助手”。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寻求平衡。这既能让我们精力充沛,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大学生应该意识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有资本坚守工作岗位,为自己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当大学生们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又何愁体测成绩无法达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