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根据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2024“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学会邀请川内40位教育工作者,开展“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全面展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个人简介:鄢超云,男,四川泸县人,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昌民族幼专“协同提质计划”名师,兼任华言融创研究院执行院长。开创、引领品德启蒙、学习品质、朴素理论、儿童视角、农村学前教育等研究领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奖励13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规划教材等,创新性开设《农村学前教育学》《儿童访谈》课程,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个人先后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现代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等,是四川省教学名师;长期投身西部幼儿教育发展,深度参与四川凉山“学前学普”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参与“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小幼一贯制”“流动儿童关怀”等实践项目,多次受联合国儿基会等表彰。
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学校的发展情况。
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和位于成渝地区发展腹地遂宁市的遂宁校区。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供图
学校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大人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认真履行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教育能否强起来、教育如何强国,“师范”很重要
人民网记者:今年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请结合您的从教经历给我们分享您的考量和实践。
鄢超云:我于1990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学习,从未离开这个专业。可能因为我来自农村,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要把农村学前教育搞好,教师很重要。城市里很好的一些经验、做法,在农村未必行得通。而一些农村教师,面对现实问题,也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智慧。
2008年,开展流动幼园的同时对家长进行调研。鄢超云供图
我觉得,不管是在农村地区当老师,还是研究、管理农村教育的人,都必须有“教育家精神”。只有像教育家一样,才有可能把农村教育搞好。我负责、参与过不少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项目。比如,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冯晓霞、虞永平老师等在德阳、绵阳的“流动幼儿园”项目,国务院妇儿工委与联合国儿基会在德阳、绵阳、广元的“儿童友好家园”,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在绵竹、什邡、北川、青川、松潘5县的“重建更美好”,以及“学前学普”“一村一幼”“协同提质计划”“早安宝贝”“游戏盒子”“乡村儿童操场”……在这些项目中,教育家精神无处不在:那些来自北京、江苏、重庆、青岛的开展“流动幼儿园”的幼教同行们;那些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儿童友好家园”志愿者们;那些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致力于“重建更美好”的灾区农村教师们;那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学前学普”的督导员们;那些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一村一幼”的辅导员们;那些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乡村儿童操场推动们……
我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成都幼儿学校。这所已经不存在的学校,培养了成都、四川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园长。第二个是华东师范大学,只工作了1年。第三个是四川师范大学。这3个单位的共同点,都是“师范”,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地方。教师是否具有“教育家精神”,教育能否强起来、教育如何强国,“师范”很重要。如果教师教育者(师范生的老师)没有教育家精神,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家精神”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师范教育不强,教师不强,教育很难强。
2006年,松藩县农村学前班交流工作。鄢超云供图
我所在的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培养教师。在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项目中,学前团队聚焦于“研究实践型卓越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既强调学生的研究性也强调学生的实践性。比如,我们改变以前将“教育研究方法”在一学期集中上完的做法,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在多个学期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在研究中学做研究”,增加“科研实习”,让学生在有市级课题的幼儿园“真题实做”,真刀真枪地做研究。学生所制作、创编的教玩具、故事、绘本、戏剧等,要到幼儿园与幼儿见面,根据幼儿的表现、教师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研究与实践的关系,也从最初的“研究+实践”,演进为“研究×实践”,萌发、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
有人可能认为,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大学教师相比,其专业性是最弱的。实际并非如此,与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同样是非常强的。越小年龄学生的教师,懂学生就越重要。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儿童的“朴素理论”的。在我的导师王振宇教授“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类本身”的影响下,我通过朴素理论,走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我发现,即使是很小的儿童,也有着他们对周围物理、生物、社会现象的理论,只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讲不出来、讲不清楚而已。后来,我将朴素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为儿童视角的研究,重点关注儿童的视角与成人的视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教师在观察儿童中读懂儿童。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汇集为“充分观察,读懂儿童,有效支持”,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省级教学成果的特等奖。
有人可能认为,0-6岁的孩子那么小,教育并不重要。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基”不只是大学、高中的任务。这就像一棵树,不能只看其树干、树枝、树叶、开的花、结的果,还应看看树的根,看看那些不太容易看见、看不见的部分。我从2006年开始,参加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制。在李季湄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负责“学习品质”领域的研制。学习品质不是指知识、技能本身,不是儿童的水平、能力高低,而是他们的态度、倾向、习惯等。比如,儿童的兴趣好奇、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2012年,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虽然没有将“学习品质”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但在各个领域都充分体现了学习品质,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后来,我将研究主题从学习品质拓展为品格养成、品德启蒙,研究如何对学前儿童勇敢、友善、自主、责任、关爱、诚实、专注、乐观等进行启蒙,如何对学前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启蒙。
从我的学习、工作经历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教师很重要。每一位教师,我们都应不断修炼自己,做“四有好老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川师范大学《奋进》雕塑。四川师范大供图
从整体上理解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精神,用以指导学前教育的综合改革
人民网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部署。请您谈谈对这方面工作的理解,以及建议和意见。
鄢超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问题,既有教育内部的问题,也有教育外部的问题。今天,教育改革已经不是单一的某一点的改革,而是综合性改革、全面性改革、深化性改革。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体目标与要求。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只是学习这一段,而应通读《决定》全文,从整体上理解会议精神。
比如,《决定》中提到,改革要“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要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这虽然是指向所有改革领域的,但对教育改革也非常有指导性。
再比如,《决定》中在改革的原则部分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学前教育的综合改革非常有指导意义。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