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历经六十余载风雨,四川师范大学凭借综合性与师范性特色,不仅通过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地方干部和教师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还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不断拓展多元化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继教品牌,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各类型、各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对地方的人才培养、干部队伍建设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在与本刊的对话中,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官诚描绘了学校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学校将以“数智化”建设为牵引,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为着力点,力求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继续教育从以学历补偿为主向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
攻坚克难 规范改革 促继教高质量发展
2022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四川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点,于2023年11月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工作方案》,规范办学行为,推动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对标文件,学校和继续教育学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推进改革。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学校在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进一步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厘清了“管办分离”下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学院、校外教学点的权责关系,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学院党总支积极落实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教学点党支部结对共建,指导合作办学单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努力构建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新格局。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在对以往制度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学院修订完善了学籍学历、校外教学点建设、师资聘用选用、质量评估、学位论文、经费管理等相关学历继续教育制度。这一举措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强化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最后,提高办学质量。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挥师大的师范类专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并主动缩减了部分教学点。同时,学院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成人学习的需求和特点,并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诚然会带来一时的阵痛,但故步自封则会导致长久的痛苦。”面对改革浪潮中的重重挑战,学院展现了坚定的决心,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王官诚透露,学院严格实施站点备案制,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虽然招生办学的教学点有所削减,但存量学生依旧较多。为确保教育质量与学生管理平稳过渡,学院扎实有序地推进了多项工作:一是针对性制订“一点一策”的风险防控预案,加强对不再合作但仍有在读学生的校外教学点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二是加强和教学点的沟通,继续为学生提供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教学、考试、论文指导等服务工作;三是鼓励教学点拓宽办学层次,推进在非学历教育等其它领域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探索发展之道。
此外,学院还积极贯彻落实《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要求,加大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改革创新力度。在王官诚看来,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关键举措,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力量,应当积极承担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责任。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参与这一建设的主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规划落实任务时,学院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学院严格按照国家继续教育规范管理要求,结合自身的特色专业和社会需求,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构建网络化、数智化、个性化的学习体系,学院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继续教育服务能力,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学院同样展现了前瞻性和创新性。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举办了涵盖教育、管理、思政等领域的非学历培训;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开展了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培训项目,为不同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以“家庭教育指导师”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为例,学院从培训理念、培训体系着力,采用初级学习班、中级讲师班及高级导师班的进阶形式,旨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形成了四川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的培训品牌。其中,初级学习班强调理论的系统学习,采用“3+3+3”的形式,以专家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以及主题研讨为主,提高其专业知识。中级讲师班筛选初级学习班中的30%优秀学员,采用导师制形式,教学以具体主题进行课程设计、活动设计、家庭指导与咨询实务的强化为主,强调知识应用能力。高级导师班,以专家评审标准及社会服务标准来评判获取证书的资格,学员需以独立完成大型公益讲座或组织公益活动的时长、次数作为考核依据,并由专家根据效果对其专业度与指导能力进行评价,取得导师资格的学员将进入四川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专业师资库。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在推动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学院试点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X证书制度,就是将自学考试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人才培养能够跟上新职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要,也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贡献了重要力量。
面对新征程,王官诚强调,学院将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为着力点,力求推动形成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继续教育从以学历补偿为主向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化”联动 聚力继教数智化发展
教育数字化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不仅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引领教育创新变革的关键步骤,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支撑。王官诚表示,学院以数字化建设为引领,通过内部建设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成功构建了管理服务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学生学习个性化的“三化”联动机制。
在管理服务信息化方面,学院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系列便捷的服务系统,如办事预约、教务管理、自助缴费和移动化协同办公等,实现了业务一网通办、信息一网公开,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在教学资源数字化方面,学院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创立了“853”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整合了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优势,为成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同时,学院还自主开发了近40余门精品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学生学习个性化方面,学院通过在线学习、毕业论文管理等平台,实现了“教学督”三统一,即教师在平台教、学生在平台学、管理在平台督。此外,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考试考核系统,如成人学士学位外语、自考过程性学习等,确保考生“应考尽考”。
王官诚表示,“三化”联动机制已成为学院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实现了“让数字多跑路、站点学员少动步”的目标,更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愿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学院展现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不仅积极承办继续教育信息化研讨会,还牵头成立了“全国高师院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合作联盟”和“省属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协作联盟”,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提升了高校信息化能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帆已扬。谈及未来,王官诚强调,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等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措施保障,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续写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6月刊(总第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