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李安宅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术讨论会暨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川,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李大龙分别致辞,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主持开幕式。
王川在致辞中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四川师大的发展历程和学校边疆研究的情况。他指出,四川师大人文底蕴深厚,边疆史地研究学术传统悠久,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研究队伍,在边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批高质量成果。他认为,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的研究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次会议将对于推动边疆学、中国史、民族学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我相信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能成为学术研究、探讨交流的大会,也会成为促进我们感情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博士学科、边疆学相关研究领域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李大龙介绍了会议背景和主旨,回顾了中国边疆学学科建构的提出及发展,并指出中国边疆学研究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追求目标。对于目前研究面临一些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推进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加强中国边疆研究“三大体系”建设。
在主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立足当前中国边疆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从整体性史观、地方性视角等,对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新文科视域下的边疆研究路径、中国共产党的边疆话语体系、历史上的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讨论会闭幕式由李大龙主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刘清涛和汪洪亮作总结发言。刘清涛指出,本次会议在边疆学学科建设,疆域理论探索等方面展现了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汪洪亮认为各位专家学者对中国边疆与边政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及中国边疆学构建问题作出了精彩的论述。
随后,汪洪亮担任首席专家的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成功举行。云南大学东陆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民族学学科召集人何明主持论证会。中国社科院李大龙、刘清涛、朱尖,陕西师范大学王欣,云南大学罗群、杨明洪、潘先林,中央民族大学袁剑,云南民族大学段金生、四川师范大学孙勇、彭文斌等专家出席论证会。
论证会上,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郑涛在发言中表示,此次课题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中国史学科建设,学校社科处将继续努力为项目的开展与完成提供保障。汪洪亮作为课题首席专家介绍了课题基本情况、申报背景、课题旨趣、研究愿景、研究框架及重点难点。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及课题负责人在这一领域深厚的学术积累,同时也对课题设计、研究路径、成果呈现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汪洪亮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诚挚感谢,并表示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争取圆满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边疆研究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