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既然选择了从教,就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
——记全国师德标兵、我校文学院教授黄尚军
黄尚军 ,四川成都人,1956年出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荣获“四川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13年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2017年,黄尚军教授负责的“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黄尚军教授,是一位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融入自己工作生活全过程的优秀教师,他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对学生关怀备至,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师生的广泛赞誉。黄尚军教授2009年获“四川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12年获“四川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及“全国师德标兵”称号;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五项省部级优秀科研和教学成果奖。2017年,黄尚军教授领衔的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黄尚军教授的优秀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辛勤耕耘,无怨无悔:深深扎根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的沃土
黄尚军教授是四川省四川方言与民俗研究的领军专家,为保护和传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突出贡献。20载春来秋去,黄尚军教授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每逢节假日都外出采风,20多个除夕之夜,他都是在田野调查的途中度过。他走遍了巴蜀地区150多个县;节衣缩食,倾其所有,投入200余万元;参加了300多场地方民俗活动,走访了上千人,拍摄了十万余幅四川民俗照片,拍摄了一千余小时的音像资料,保存了大量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的珍贵民俗文化场景。
黄尚军教授进行田野调查,大多在偏僻乡镇、深山老林,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矢志不渝,全身心投入。2016年元旦,黄尚军教授在巴中进行田野调查时不慎将脚重度摔伤,但他牵挂所教的本科生和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没请一天假,坚持坐在轮椅上奔波来往于学校不同校区为学生上课达半年多。
由于长期积劳成疾,黄尚军教授因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右腿瘫痪动了手术,20多次住院。他在病床上仍忙着备课。手术后,穿着钢背心仍然坚持带领学生在巴蜀大地上进行田野调查。
二、言传身教,感染学生:牢牢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责任
黄尚军教授常说:“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好知识。”而“传道”的方式有两种:课堂教学和课堂外的传授。黄尚军教授将田野调查的丰硕成果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用生动的方式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他给学生开设了《田野调查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巴蜀方言与民俗》《古代汉语》《巴蜀移民文化》等十余门课程,每一门都认真备课,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讲义。他还从田野调查资料中,精挑细选,认真编辑,做了大量课件,与同学们分享他的学术收获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片深情。
黄尚军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0余年来,黄尚军教授每年都会指导一到两个学生团队获得重点科研创新项目立项,结题答辩都是优秀,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多次获得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他常常把撰写论文的同学叫到家里,手把手教他们查资料、写提纲。很多同学在他家一呆就是一整天,每次都是他和妻子亲自给学生做饭。
黄尚军教授知道自考生查找资料不方便,为了保证论文质量,对于希望他当面指导的外地自考生,他都尽量安排在他的家里见面,路途远的还安排在家免费食宿。
十多年来,黄尚军教授在课余时间指导本科生121人,科研创新项目21个,其中重点项目8个,被学校评为优秀的有12个,2个获得全校文科第1名,获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黄尚军教授多次被学校评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三、满腔热情,关怀备至:把学生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亲人
黄尚军教授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化作对学生的关爱,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做人的道理,还尽量在思想上、生活中关心他们,温暖他们。
2007年中秋节,黄尚军教授在学校举办了“中秋朗月”诗歌朗诵会,有300多位同学参加。学生临出门之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黄尚军教授和他妻子特意为学生购买、分发的月饼。
2008年“5·12”大地震中,黄尚军教授指导的一名研究生老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坍塌。该同学的岳父偏瘫,常年卧床,妻子又没有工作,经济拮据,黄尚军教授便拿出2000元资助学生,并持续提供各种帮助,使该同学度过难关。
2008年寒冬的深夜,他的一名研究生不慎在寝室摔倒,闻讯后,他和妻子急忙赶到学校,带着学生去医院医治并像慈父一样通宵守护。学生治疗期间,他亲自为学生做菜熬汤,送到病房,每天如此,从未间断。
对那些有上进心的学生,黄尚军教授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他自己贴补经费让学生参加田野调查,对学生的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并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十余年来,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补充营养,让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学习,黄尚军教授在校本部租了一间小房,常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十多名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手把手教他们做科研论文。他还从南江县山里杀来年猪,从金堂县农家拉来蔬菜,在自己家里开起了“小食堂”,以至于邻居以为他是专门给学生做饭的“保姆”。
黄尚军教授常说:“既然选择了从教,就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黄尚军教授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教学科研的精益求精,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对他人的热情相助,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赞誉。
探寻智美的教育人生
——记全国模范教师、 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世民
刘世民,山东单县人,1956年生,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得“四川师范大学师德 标兵”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德国诗人席勒在 《播种者》 中写道“你把希望的种子交给了大地,等待春天的萌芽,你在时间的犁沟里撒下智慧的种子,让它悄悄地开花。”如果说教育是一方充满希望的沃土,那么教师就是那辛勤的播种者,默默地耕耘者,他们守望着青春的岁月,传递着不渝的信念。2011年,教育科学学院刘世民教授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师德标兵”。2014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刘世民老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刘世民教授作为广大教师的一员,扎根在教育一线28年,用师者的坚守与追求,探寻着自己智美的教育人生。
以教促改 锐意创新
诲人不倦首先要学而不倦。28 年来刘世民教授一直从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努力让他的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益处和智慧的乐趣。课堂上,他打破平铺直叙的套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深刻的课堂体验。为了在教学中营造平等、坦诚和分享的对话情境,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他从来不对学生说“你听懂了吗”,而是经常使用“我说清楚了吗”这样的表达方式;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他经常用“以讲促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他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讨式学习;为了缩短学与用的距离,他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实践现场,邀请中小学一线专家一起上课,经常带学生们到附近的人文景点进行现场教学。
2005 年以来,刘世民教授担任教育科学学院“人类文化与教育”课程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除承日常教学任务外,还帮助团队其他中青年教师梳理课程设计思路、组织与实施办法及课程评价与考核等工作。他注重教学常规管理,抽出课余时间深入课堂同行听课并与学生交流,认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团队教研会,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他说:“当看到一起共事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优秀骨干,我的内心充满欣慰。”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刘世民教授的教学成果 《坚持“三维一体”,提高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与实践》,2009 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成果 《教育学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建设》 于 2014 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 《教育见习与实习》 课程 2012 年成为首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开放课程。
教人教心 润物无声
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民族的未来。在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刘世民教授深切体会到:教师的责任重大。他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育人永远比教书更重要。
刘教授在教学之余尽全力帮助学生排解思想上的困难。作为本科和研究生导师,他努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设计自己、规划自己。经常主动通过单独或集体约见、电话、短信、qq、Email等形式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年来,他协助排解过的学生困难包括:大学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社会实践遭遇挫折、交友不顺利、师生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他说:“当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并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就成为年轻心灵的启迪者、激励者和指导者。”
刘世民教授认为,锻炼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他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特别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钻研学问、鼓励学生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开阔学生眼界,他邀请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与学生座谈,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人才价值标准和人才需求。
深入实践 服务社会
刘世民教授说,教育本质上是一门实践学问。他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年,刘教授多次深入中小学教育实践一线考察教育问题,并深入四川偏远农村和民族地区做研究。因科学研究的需要,他曾经先后 7、8 次赴四川省苍溪县一个偏远的小学,在该小学单次逗留时间最长达 20 天。当时,从成都到这个小学单边至少需要 9 小时。在进行“四川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课题时,他带领团队教师和研究生深入到中江、布拖、井研、乐至、盐源、盐亭等十余个县对农村教师进行深入调研,对 2000 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 100多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现在,刘世民教授依然经常到中小学去帮助解决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科研等实际问题。汗水伴随收获,努力总有回报,刘世民教授的科研成果 《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和路向》、《四川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及分析》 等,先后获得教育部和省政府奖励。他感叹:“当看到我帮助过的学校有了改善,我无比快乐,我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基础教育的改革,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教育这个高尚的事业。”
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刘世民教授常年患糖尿病,2009 年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肾功能衰竭。此后几年他一直作透析治疗,直到 2012 年作肾移植手术。在他作腹膜透析期间,为了不耽误研究生的学习进程,常常把课堂移到家里、病房里,跟学生们一起讨论日常学习、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等。他带着如意、拄着拐杖走进教室,坚持教学。领导和同事劝他休息,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困难而放弃自身的使命。刘教授一直坚持工作,坚持教学,他觉得这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学院不少教师都说,“这样身体力行的教育、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
生命的点滴,在细碎的成长中升华;生活的从容,在流逝的岁月中沉淀;内心的恬淡,在平淡的日子里绚美。刘世民教授说,学生给予了我很多很多,我始终把这些视为上天对我作为教师的最大回馈。刘教授深情的回忆到,“在我作腹膜透析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要从医院开许多透析液回家,每次都是学生帮我抬上楼。我搬新家也是在我病重的时候,又是我的一群学生兴高采烈地帮我搬家,整整忙了一天。我生病住院的时候,每天都有学生陪伴在我的身旁。我病重住院期间,一个学生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看我,他对我说:‘您就像父亲一样,一直关心我、帮助我。’ 2014 年父亲节,一个学生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节日快乐!’ 简单平实的四个字将温暖填满了我的心扉,学生对我的肯定,是我所获得的最高赞誉,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是我最大的慰藉。”
(本报记者 邓爽 卢德生)
坚守这份责任
蔡冀英
蔡冀英,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1937年4月1日生,1957年10月从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现中南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64年7月起,一直在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工作,1996年12月1日光荣退休。蔡冀英老师30多年辛勤耕耘在教学岗位上,工作兢兢业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在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一批优秀学生。退休后,自1999年至今担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学督导,2000年至2003年、2009年至今一直承担学院本科生考研辅导班物理化学教学工作。
“自我从教开始,我就一直鼓励学生要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要有远大的人生追求,要努力深造。我也尽我所能,把我知道的、了解的、经历的都告诉我的学生们。”
值此第32个教师节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谈一谈我从教的一些体会。
自我从教开始,我就一直鼓励学生要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要有远大的人生追求,要努力深造。比如,早在80年代,我就鼓励我的学生要考研,我想,之所以我对学生有这样的期许与激励,这可能是受我家庭,特别是受我父母的影响。我的父母都是20年代留美的,都是高校教师。我母亲是搞地质的,并且非常好客,家里的常客也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访客中不少人是当时的高校校长。所以,耳濡目染,我自小就明白,大学本科是基础,要想深造就得读研究生。
在我读书那会儿,研究生都是由学校领导推荐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攻读,没有考研这个说法。直到77年复课的时候,我才把我知道的、了解的、经历的都告诉我的学生们,这在当时的老师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当时的老师有研究生学历的还是比较少的。我毕业于中南大学,当时在中南大学旁边有一个中科院粉末冶金研究所,并且我母亲跟贵阳地化所一直有联系,所以我才知道有科学院这么个机构,后来才慢慢了解到科学院下设有很多研究所,尤其是逐步了解到化学、材料方面的研究所以及这些所正在开展的一些前沿研究。于是,在从教以后,我尽我所能,将这些信息告诉我的学生们,并鼓励学生们今后努力考进这样的科研机构深造,争取成就一番事业。我79级的学生李言荣说:“我连科学院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就是听你说了,我才晓得科学院下面原来还有这么多研究所。”后来,李言荣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每上一节课之前,我都要花5、6个学时的时间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大量地查阅参考书,要教好学生,自己一定要先融会贯通。我认为当老师就得要踏实才行,因为这是一种责任。”
我到川师大工作是当时院系调整,从财大合并过来的。在财大时,我们专业主讲的老师是从川大请来的一位老师,对我们十分严格,要求我们每周要交40页外文资料翻译,我们都老老实实地这么做了,一年之后,英语水平进步非常大,基本上就能很顺利地看书了。后来我就坚持看外语书,从中汲取知识来弥补当时所用教材的不足。我当时给学生做的很多题就是从北大教授傅英先生编写的《化学热力学》中选取的,我做了他的题之后发现,他的题大多来源于70年代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Progogin的著作。那本书当时没有中译本,于是我想办法找到英语原文书来看,有题,有答案,但就是没有解题过程。于是我就一道题一道题地自己解。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做笨活,拿到一本书,如果是要用的,我就把这本书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对于每一个版本的教材我都这样做,但是,做了之后,是否正确却无法确定。皇启中老师、易先玉老师和我,我们仨就都把所有题做一遍,然后来对答案,如果答案一致,那就是对的,如果我们的解答不一致,就来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所以那个时候寒暑假基本都没休息,都是在做题。我知道我做的是笨活,但是我觉得当老师的就得要这么踏实才行,因为这是一种责任。
当时,我们老师之间会“争吵”,但都是在进行业务争论,辨析真理。我后面也一直跟我们的年轻老师说:你们一定要开展教研活动,现在你们各讲各的,你讲错五年,都不会有人知道,我当教学督导去听课的时候,有老师知识点错了,我课后都会跟他说一说如果没有教研活动,就不容易在教学上有所提高。
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担心课上不好,学生理解不了,不能帮学生真正进入这门学科,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很大的罪过了。物理化学本身就比较难,那个时候,每上一节课之前,我都要花5、6个学时的时间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大量地查阅参考书,要教好学生,自己一定要先融会贯通。77、78级恢复上课的时候,刚经历了文革,加上物理化学本身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当时国内的相关教材很稀缺,所用教材主要是60年代初出版的,与国外的差距非常大。我当时想方设法去找国外印影版教材自己翻译,选取其中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把一门课教好,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当时上课是没有ppt的,全部要板书,两堂课下来,手都酸疼了,身上全是粉笔灰。我上课,无论是讲解知识点,讲解例题,都很少看讲稿,我基本上都能记住,我觉得老师对于教材一定要熟悉。我的理由很简单,一个歌唱演员如果看着歌词来唱歌,绝对唱不出感情,如果教师上课没有把知识融会贯通,照着讲稿讲解,那你也不可能讲得好。我记得78级有个同学叫范琼璋,当年毕业就考取了研究生,有一回他问的问题把我难住了,我当时没办法解答,我就跟他说:“我现在答不出来,但是我会给你一个回答。”然后我就到图书馆泡了一天,把他的问题解决后,我第一时间和他做了交流。教他们这一年,我发现自己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收获,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无论是上课还是考试我都很严格,在我看来,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更何况物理化学这门课本身不好学,所以我一定要尽力把我的学生教好,让学生把知识点弄明白。”
一直以来,我只希望我的学生能学好,物理化学本身就比较难学,因此我把学生抓得比较紧,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物理化学,这让当时平行开课的教有机化学的老师对我有“意见”了,他们到当时的系主任陈雪樵老师那里“告状”说:“学生都去搞物化了,都不复习有机了。”陈老师就找我谈话,我给陈老师说,“学生的课余时间你不去占领的话,就会有一些浪费学生光阴、甚至是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害的东西去占领。我希望学生首先要把课程学好,所以我就拼命地占领他们的时间。”陈老师最后也只能笑一笑。除了集体答疑之外,我还搞了一个“质疑”。“质疑”是什么呢?学生如果没有学进去,就肯定问不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成绩好的;第二类是成绩中等的;第三类是学习基础比较差的。每次质疑之前,我都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为每一类学生量身定制问题,可能这有点孔子讲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在里面。每周抽一个晚上,从7点到10点,每次十多名学生,分配好时间,每个学生十五分钟的样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一般采取启发式的提问,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看深一点的参考书,当时还没有保研,这批学生就是考研的主力军;对于中等的学生,就把提问难度控制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就给他们慢慢讲怎么去学习掌握每个知识点,耐心帮助他们把书上的每一个习题、问题都弄懂。84级考研时,物化平均分达到了80,教务处让我去总结教学经验也是难住了我,我说,“你叫我咋个总结,我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完全就是点点滴滴在积累。”
无论是上课还是考试我都很严格,在我看来,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更何况物理化学这门课本身不好学,所以我一定要尽力把我的学生教好,让学生把知识点弄明白。我记得,82级的中期考试我就把题出得很难,全年级160多名学生,只有6个人及格,其中包括4个60分,最高分仅66分。学生就告到当时的学校党委书记那里去了,说我出题太难,严重超纲了。那个题确实出得比较难,因为当时中期考试成绩占期末成绩的比重很小,对他们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把题出难也是为了给他们敲个警钟,算是我的一个方法或者手段之一,就是想告诉他们:“物理化学不容易学,要认真对待。”学生们理解了这个初衷后,变得更加努力,之后的物理化学期末考得也都非常好。
“我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关心。我觉得我的工作不仅仅是给学生上课,还一定要让他们学好,只有这样,我才觉得自己是尽了责。我始终认为,这应当就是教师肩上的那份责任。”
我记得当时有79级的学生跟我说:“你把我们管得那么紧,大概是因为你女儿也是这个年级的,你就是把我们当成你的女儿来管了。”后来我回想起那个时候,可能是真的下意识里把他们当作了我的女儿、我的孩子。有一次我发现有个学生抄作业,晚上十点半了,我跑到学生寝室,把那个女生喊了出来让她把这个作业全部重做。她问我:“你咋晓得我抄喃?你是咋子发现的喃?”我说:“我就是晓得,就是发现得到”。我关注我的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什么情况我都清楚明白。就是心里面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
还有个学生叫周琨,94级的,第一年没有考上研究生,工作之后就没有人辅导她,于是她就把物化试题寄回来给我,有机化学试题寄给高忍之老师,我和高老师帮他做好之后再寄回给他。那个年代也没有电子邮箱,也没有快递,完全就靠这么一来一回。唐勇也是这样的,毕业分配去了彭州的成都师专工作,工作期间也没人能辅导他,他又一心想考研,也是把题寄回来给我,我解答之后再给他寄回去,信来信往,一直持续了一年,最终唐勇顺利考上了研究生,1996年,唐勇获得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去年底,他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很欣慰。
我自认为,对于工作,我是有强烈责任心的,我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关心。当年有个叫熊良文的学生,一心要推翻塔菲尔公式,他认为那个公式是有问题的。我那时心里明白,这个公式已经是非常成熟并且已经公认了的,说得不好听,这个学生就是在“无理取闹”。但是,我还是想看看他有什么新的想法,于是他每天下午都到我家里头来找我,要推导公式,最后他把他的推算给我看,我才发现,他基本的假设都是错的,我耐心地和他一起找依据,让他最后慢慢理解到症结所在。学生这种求真质疑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我也在尽我所能地保护他求真探索的真心。这个学生后来发展也非常不错,考取了中科院感光所,目前在美国发展。
由于经常辅导学生考研,所以退休后也有不少同学来找我辅导,如果哪一届来的学生多了,我会每周给他们集体上一个单元时间的辅导课,如2003级和2004级均如此,直到考试为止。这些同学都被保研或考研上了研究生,粗略估计,大约有四十多位吧!这样的辅导一直持续到2007年院上又重新开设考研辅导课为止。
退休后自1999年起我开始担任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中,我总是认真听课和记好笔记,如果发现有教师旷课会及时告诉院上,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若老师在讲授中有错误或不当的地方,课后我都会主动联系,指出错误和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物理化学的老师有一本教学参考书,由于有些题答案不够完善,我抽空把一千余道题做了一遍,以方便老师们使用。同时也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人是退休了,心总在物化教学上。
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要有责任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一名老师,在学生面前,你时时刻刻都是老师。对于学生,“你不好好读书,我就激励你、引导你读书、教会你读书”。我觉得我的工作不仅仅是给学生上课,还一定要让他们学好。上完课你只是完成了对学生的宣讲,至于学生有没有领会、理解,还很难说。一定要反复,要复习,要生根,只有这样,我才觉得自己是尽了责的,我始终认为,这应当就是教师肩上的那份责任。
(本文系采访有关当事人并结合蔡冀英老师在学校2016年9月8日举行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整理成文,为行文方便,文中均采用第一人称)
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红七条”
1.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2.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3.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4.不得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不得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6.不得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7.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摘自教育部2014年9月29日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下准则。
一、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
六、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七、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摘自教育部2018年11月8日颁发的教师〔2018〕16号文件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建设,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名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规范。
一、遵纪守法,依法从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易引起政治误导的言论;自觉遵守《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廉洁从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六认真”,即按教学计划要求认真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认真辅导答疑,认真评阅试卷,教学工作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遵守教学纪律,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六禁止”,即,禁止无故旷课、迟到,禁止提前下课,禁止私人调课,禁止请人代课,禁止使用通讯工具,禁止从事与教学无关的其他行为。
三、教书育人,爱护学生。育人至上,学生第一。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四、学为人师,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树立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业务培训;开展科学研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五、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生活作风严谨正派;仪表端庄大方,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洁得体;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学校声誉,积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工作秩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建设与管理办法
(试行)
川师教〔2018〕2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本科课堂教学建设与管理,强化课堂教学纪律,推进课堂教学建设与改革,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氛围,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根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总结学校本科教学中加强政治纪律,实施教风、学风、管理工作作风“八项规定”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堂教学工作责任,规范课堂教学建设与管理,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突出教师主体,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制度建设,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对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负有主要责任,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生是受教育者,应自觉服从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尊敬教师,努力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第二章 课堂教学建设
第四条 教师应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四川师范大学关于实施课程实施大纲的意见(试行)》编写课程实施大纲(教案),课程实施大纲应于正式上课前发放给学生,教师须按照课程实施大纲进行课堂教学。
第五条 教师上课应备齐教材、课程实施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学生考核记录册(过程性考核记录)等教学用材料。
第六条 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积极采用翻转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方式,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第七条 教师应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学术前沿发展动向及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引入课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八条 教师应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课程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
第三章 教师课堂教学职责
第九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必须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学工作要求,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第十条 教师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行。
第十一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掘和运用各类课程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坚持“课程思政”,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
第十二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
第十三条 教师应按课表在规定时间、地点上课,不得迟到或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或地点。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上课的,应在上课前办理调停课手续,并经教务处审批后实行。未按规定办理手续或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课、停课、请人代课。
第十四条 教师上课应使用规范文字板书,使用普通话或规定的外语授课。
第十五条 教师在教学规定时间内应坚守岗位,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利用手机开展教学的除外),不得在教学区域内吸烟,严禁做与授课无关的事情,上课时间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第十六条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适当的批评。经批评教育不改的,教师有权责令其退出教室,课后应报学生所在学院及教务处予以教育和处理。
第十七条 教师应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如实记载,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对于出勤率较低、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
第四章 学生课堂纪律要求
第十八条 学生须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不得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者,应事先按学生请假有关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缺课者,按旷课处理。
第十九条 学生行为举止应符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衣着应整洁得体,不准穿拖鞋、背心或其他不庄重的服饰进入教室,严禁将食物、饮料带入教室。
第二十条 上课期间,学生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关闭手机等通信及娱乐设备(按教师要求,利用手机开展课程学习的除外),保持教室肃静,不得做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有特殊情况需中途出入教室时,应先征得教师同意。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尊重教师,遵从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安排,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第二十二条 学生如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有意见,应在课后与教师进行沟通,也可以向相关教学单位或教务处反映。学生反映教学意见应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不得以提意见或建议为由对教师开展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和语言攻击。
第二十三条 学生必须爱护教室内各类教学设施,不得随意挪动、损坏教学设备,严禁在课桌椅、墙壁等教学设施上涂画、张贴。
第五章 教学单位工作要求
第二十四条 各教学单位应在本单位内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课堂教学纪律教育,做好教风、学风建设,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严肃课堂教学纪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各教学单位应制定教学督查方案,积极开展教学督查活动,加大对课堂教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了解、处理本单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纪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课堂教学督查档案,以备教务处和学校教学督导组抽查。
第二十六条 各教研室要加强组织学习、贯彻上级和学校有关课堂教学建设与纪律要求,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研室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第六章 对违纪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对教师违反课堂教学纪律,构成教学事故的,学校依据《四川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的相关条款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学生违反课堂教学纪律,构成违纪行为的,学校依据《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学生管理规定》、《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的相关条款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文件与本《办法》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
关于开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做‘四有’好老师”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党委、机关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内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经学校研究,决定从5月中旬—7月初在全校教职工中进一步开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充分认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任务,准确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使命担当,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激励和引导教工增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二、活动意义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关学校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关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各学院、各单位必须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充分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努力促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
三、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一个合格的师大教职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师大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上统一思想认识,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汇聚高度共识,切实做到认识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工作上有新进展。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活动内容
(一)学习讨论,提高认识
各学院、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组织全体教职工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专题教育活动中来。
1.学习内容: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二是深入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红七条”、《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准则规范;三是联系实际学习师德师风榜样典范,特别是学习我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的各级各类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身边的典型和榜样;四是联系实际学习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工作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业务进修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学习方式:各学院、各单位要组织广大教职工围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通过学院(单位)党委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学习;各学院、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学,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和单位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党政主要负责人做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二是讲清楚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三是讲清楚“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红七条’”、学校师德一票否决制等规范制度的具体内容;四是讲清楚师德违规的对学校发展和个人事业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各学院、各单位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站、宣传栏等载体,进一步营造践行师德规范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梳理,查找问题
各学院、各单位组织教职工严格对照“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严格对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红七条”、《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有关规范性文件,认真查找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各级党组织认真查找在管理和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查找出的不足和问题逐一进行剖析,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对标杆、找差距,弘扬新时代教师道德风尚,使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仰,锤炼职业技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心育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加强督促,整改落实
各学院、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查找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尤其要针对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苗头现象进行重点整改。针对问题,建机制、强措施、补短板、抓落实,把师德师风教育、督查、提醒、警示的制度化、常态化,逐步转化成实践养成的制度化、常态化;各学院、各单位要加强师德师风承诺制的实施力度,要把整改落实与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与自身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融入育人全过程。
各学院、各单位要做好开展做好有关新闻报道工作,形成舆论声势。完成 “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总结材料”,总结材料于7月10日前以书面和电子形式报送校党委宣传部(七教A区411室,联系人:邓爽,电话:84760838,电子邮箱:xcb84760838@163.com)。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学院、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提升思想认识,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抓实抓好。各学院、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职责,各学院党政联系会议要开展专题研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丰富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推动师德师风持续好转。
(二)聚焦问题,注重实效。各学院、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要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有问题必查,有错误必纠的原则,切实做到崇德严规、整风肃纪、从严治教,既重视显性问题,又重视潜在隐患,既重视突出问题,又重视一般问题,切实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
(三)营造氛围,关心关爱。各学院、各单位要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充分关心关爱教职员工,帮助教职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让教职员工安心从教、潜心育人。学校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聚焦问题,抓住关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共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
2019年5月21日